攻下了烽燧堡,前进的道路上再没有阻碍,十几万大军向前疾驰,直奔遵化城。遵化城是明军在长城防线之后的一个重镇,在赵率教未去山海关之前,他对遵化城是非常重视的,蓟镇五万多兵马,除了布防在长城防线的三万兵马以外,剩下的两万多兵马还要驻扎蓟镇各地,但是赵率教力排众议硬是给遵化城配备了六千守军,可以说蓟镇第一重镇就是遵化,此刻驻扎在遵化城的是巡抚王元雅和参将高吉。自从长城方向放狼烟之后,两人开始不断的加固城防,六千兵马分成两班,日夜上城巡逻,并且高吉已经派出塘马向周边明军求援,因为遵化和三屯营几乎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长城破关,那么敌军最有可能的就是攻击三屯营和遵化,而自己的总兵赵率教去山海关整军了,蓟镇现在是群龙无首的状态。遵化的哨探不断的前出打探,终于有两支哨探回报消息说敌军已经越过了汉儿庄,并且当面之敌竟然还有建虏,这个消息让王元雅无比震惊,他立刻加派塘马奔向山海关方向,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赵率教已经在领兵往回赶了。
二十九日下午,一个年轻的塘马沿着向东的官道奔驰,经过三屯营看到三屯营戒备森严,并未做停留,而是继续向东奔去。三屯营的主将是总兵朱国彦,副总兵朱来同。说到朱国彦就不得不提一句,这位老将军年纪比赵率教稍轻,但也有五旬出头了,作战经验不比赵率教差,可是为人的肚量却不敢恭维,本来他和赵率教同为总兵,两人平级应该没什么矛盾,可是坏就坏在辽饷上,袁督师对于手下三大心腹爱将,祖大寿,何可纲和赵率教那可是相当喜爱,大部分辽饷都优先装备这三个总兵的兵马,剩下的总兵可就只有眼红的份了,前几月好不容易朱国彦打听到辽东下来数十万两银子,他连忙跑到袁崇焕那里讨要,结果赵率教正好在场,正好被赵率教截了胡,朱国彦是一两银子都没弄着,看着手下眼巴巴的样子,朱国彦气的差点晕过去,跟赵率教就结下了梁子,几个月不发军饷,朱国彦手下的兵也快沉不住气了,也就是朱国彦老脸撑着,否则都要哗变了,别说是士兵,就是副总兵朱来同也经常牢骚满腹。
塘马不过二十岁,一人双马,巡抚大人给他的任务是不惜马力,一定将消息最短时间内送到赵总兵那里,请他立刻增援。过了三屯营再往前走就是迁安,塘马正低头赶路,转过官道的一个弯,猛然发现前方红旗招展,似乎有大军向他的方向奔来,在满蒙联军突袭的压力下,人人都显得有些草木皆兵,塘马立刻闪身躲到了官道边的树丛里面,观察着前方,待到这支兵马近了,他才发现最前面大旗上一个斗大的赵字,竟然是赵总兵,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赵总兵竟然领兵回来了。他赶忙从草丛中闪身出来,迎上去,前面一队夜不收发现了从树林中出来的塘马,端起三眼铳喝道:“什么人!”
塘马大声回答自己是遵化城的报信兵,有紧急军情递交赵总兵。几个夜不收围拢过来将塘马搜查了一番然后将他带到行军队伍的中间,赵率教正在和钱大忠还有几员副将探讨军情,听到有人报告说遵化城的报信兵到了,他不禁心头一拎,立刻叫卫士传报信兵。
赵率教今年整整六十岁,年过花甲却还征战沙场,也是难为他了,作为袁崇焕手下头号大将,虽然袁崇焕比他小很多,但是他对袁崇焕确实是佩服的,袁崇焕领兵自有他的一套手段,否则也镇不住这些个骄兵悍将。此时的赵率教头戴黑色六瓣铁尖盔,身披虎头山纹甲,内衬精钢锁子甲,胸前左右各一个护心镜,黑色披风,盔上红缨随风飘扬,老将军须发皆白,脸上常年风吹日晒布满了皱纹,一看就是饱经沧桑,但是虎目圆睁,依然透露着精光,手上提着一杆三尖两刃长刀,端的是威风凛凛。赵率教平生最钦佩的是川军总兵刘綎,同样是六旬却能血战萨尔浒,力战殉国,他一直认为能在战场上战死是军人的荣耀,正是这一份刚毅让袁崇焕大加赞赏,私下也要叫一声赵兄,所以他能成为袁崇焕头号心腹不奇怪。
塘马被几个夜不收带过来,赵率教示意大队人马继续赶路。然后望了塘马一眼,塘马立刻低下头去不敢和总兵大人对视。赵率教上下打量一番,开口道:“你是遵化城过来的?”
塘马不敢怠慢,“正是,小的是王元雅王大人亲兵,特来送信!”塘马将怀中信封摸出,双手呈上,一个卫士接过来递到了赵率教的手里。
赵率教拿到手一看,竟然是王元雅的亲笔信,他立刻拆开阅读,一目十行扫完,心中不禁大急,竟然有十数万北虏建虏扣关,这怎么得了,他立刻指着塘马命令道:“你随在我军中,钱大忠!”“末将在!”身后钱大忠插手应道。
“立刻传令,全军加快速度,三日赶到遵化,事态紧急。”赵率教说道。
“大帅,我们的马力。。。”钱大忠略略有些犹豫,毕竟从山海关长途跋涉过来,确实是非常辛苦,且不说人,马匹也是需要休息的,畜力也无法超负荷运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