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卯时三刻出发,夜晚酉时停歇,逢州必停,天气不好就直接窝着不动,随行还带着几个刺史推荐的名医随时给李绩诊脉,可以说,李贤这么一队人走得那叫一个慢,足足半个月,他们才抵达了冀州,苏毓和卢三娘便先行回乡准备。而等到三天后她们追上来的时候,车队竟是还没抵达相州。
卢三娘倒还罢了,苏毓低头跳上李绩座车的第一句话便是埋怨:“英国公,这行进速度也未免太慢了,照这样的速度,就是再过一个月也未必能到长安!”
李绩还没答话,这几天一直窝在李绩的车里的李贤就抢着接过了话头:“这车队中还有高句丽王公贵族,那些人背井离乡跑到中原,要是路上赶得急,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白费功夫?再说了,路途颠簸,谁知道师傅是否能禁得住?”
“少拿我当借口,就是现在让我快马加鞭赶往长安,我也能撑到地方!”
说这话的时候,李绩声若洪钟,那种当初纵横战场睥睨天下的豪情分毫未减,哪里像病人?而李贤虽说被抢白了,却也没什么不高兴,而是嘿嘿笑道:“知道师傅您老当益壮,不过是我自个白操心那总行了吧?对了,冀州的事情,小苏你全都安排好了?”
“嗯。”苏毓点了点头,将自己清理了祖父坟茔,而一群苏氏族人也答应会照应的事情说了,随即才看了看四周,“敬业大哥他们怎的不在?”
“谁能像六郎这么懒?他们都是好动坐不住的人,先行赶到相州去打点了。”李绩一面说一面瞪了李贤一眼,发现人家这时候忽然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看书,他知道说了也白说,索性岔转话题道,“小苏你在冀州可听到过什么消息?”
说到消息,苏毓便歪着头细细思量了一会,最后摇了摇头:“都是些本地的闲话,朝堂上的事情倒是没什么人说,不过,英国公这班师献俘的事情大家却都在议论,都说不愧是英公,此番功劳再无人能及……”
“罢了罢了,我可不耐烦听那些阿谀奉承!”
李绩连忙摆手,此时,外头的李家侍仆便送进了各样的瓜果点心,都是从冀州采办的,三人便在车中边吃边谈,这到了兴头上就忘了什么路上颠簸疲劳。而李绩毕竟年纪大了,说着说着便歪头拥被睡着了,等李贤和苏毓察觉到的时候,他已经是发出了阵阵鼾声。
这若是仅仅两人独处,李贤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自在,可问题旁边还有一个睡着的李绩,这情形就有些诡异了,谁知道老狐狸是装睡还是真睡?然而,谈话对象少了一个,很多调侃就有些不合时宜了,他正琢磨着接下来该说些什么,却不料苏毓忽然叹了一口气。
“虽说高句丽大胜,民间也是颇感振奋,但陛下即位之后两次征伐,亦是耗费河北道河东道钱粮无数,尤其是我看到河北道不少百姓都是生活困窘,乡间更有不少人衣不蔽体食不能饱。打了胜仗固然是好,但这么下去,只怕……”
李贤没料想苏毓会把问题上升到民生的高度,听着听着也觉得心情沉重。大唐的商业自然是已经颇具规模,但主要的消费者却是达官显贵和富商本身,百姓是绝对不富裕的。
虽说长安洛阳一片繁华昌盛气象,但那是因为长安洛阳住的都是有钱人,又设有对外贸易的东西南北市。而大唐奉行的国策就是令庶民温饱,却不让他们手中有余钱,这遇上赋税高的情形,民众自是苦不堪言。
“暂时东西都不会再打大仗,趁机休养生息吧。”
李贤叹了一口气,想到了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段时间大唐都是不曾征发民力打什么大仗,从中可见休养生息的重要。然而,一想到如今老爹突发失明,长安城情况还不知道怎么样了,他顿时又头痛了起来。
然而,苏毓这话匣子打开就一下子止不住了,道了民众困窘,紧跟着又提起了豪门的奢侈,甚至连苏家族人仗着苏定方的荫庇在乡间横行的劣迹也没有放过,言谈间脸上便露出了鄙夷不屑的表情:“甚至还有族中不识相的老人想干涉我的婚事,被三娘和我三两句赶跑了,要不是我拦着,三娘指不定就要使鞭子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本是世间至理。李贤才在心里感慨了一句就听见最后那句话,顿时满头大汗,暗想谁这么不长眼睛,居然以为这位小姑奶奶好欺负?再一想这年头宗族势力空前强大,他连忙追问了两句,待知道那不过是个空有辈分没什么话事权的长辈,而卢三娘给苏氏族长留下了重金,顿时暗叹人家是恩威并济手段高明,轮不到他操心。
这马车一路走,两人一路说闲话,兴许是因为路上急急忙忙赶路,苏毓渐渐打起了呵欠,最后竟是靠在车厢壁上睡着了。看到车厢中这一老一少睡得香,李绩还独占了一条锦被,没奈何的李贤只得上前把自己的一件外袍轻轻盖在苏毓身上,一猫腰出了马车。
他一出来,就听到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殿下,你看,相州城就要到了!”
转头瞧见是意气风发的霍怀恩,李贤便露出了笑容。这一位和盛允文不同,盛允文是满心想着光耀门楣重振家门,所以在军中力争上游不断往上爬。而霍怀恩却没什么大志向,此次受了勋级之后甚至主动表示不愿意跑到十六卫里头去镀金,也不想留在辽东,愿意继续当这个亲兵头子,这自然让他喜出望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