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即将爆发,马林除了督促各地抓紧春耕外,还在不住地调整对英军的战术战法,并更换部分武器。
英格兰军队和欧洲大陆上的军队非常不同,所以,马林需要改变一些战术。比如,火绳枪部队,马林打算,给前排的火绳枪手,普遍装备胸板甲和头盔。因为,对战时,英格兰数量庞大的长弓兵,肯定会“箭如雨下”。如果不穿胸板甲和头盔,很容易被英格兰的长弓兵射成刺猬。因为,火绳枪手的射击速度,远赶不上英格兰长弓兵的射速。
除了前三排火枪手和长矛手都穿胸板甲和戴铁盔外,后排的战士,马林也打算发给铁盔。这是因为,英格兰长弓兵喜欢抛射,箭支射中头部的几率很大。为了防止伤亡过大,马林从其他军队中调拨了大量的头盔,给英格兰远征军使用。
另外,马林已经开始有计划地给火枪兵更换火枪。也就是把火枪兵使用的穆什克特大火枪这种老式的火绳枪,逐步更换为更先进的发条打火枪。
自从达芬奇等人弄出了简单的碳素弹簧钢后,发条和弹簧的打造,更加容易了。弹簧钢的弹性和韧性,更加适合打造发条。这种材料的出现,使得发条的打造,成品率提高了很多。
而在弹簧钢出现之前,意大利工匠们打造发条,一般是把一根生铁棒反复加热敲打,在加热锻打中,去除生铁中的杂质,使之从生铁向钢过度——这是一个物理的过程(在古代华夏,这就是所谓的“把生铁锻打成精铁”的过程,中间很耗力气和材料)。要锻打很长时间,这根铁棒,最后被锻打成细长的“铁尺”。此时,这根“铁尺”已经不能算生铁了。因为,在加热锻打中,很多碳元素被消耗掉,降低了生铁的含碳量,使得铁尺变成了钢尺。
然后,工匠再把这根“铁尺”高温加热。加热后,在固定的工作台上弯曲固定,艰难地缠绕成卷状。然后,再放入退火炉里进行去应力退火。
但前提是——那根“钢尺”没出问题。因为是纯手工锻打除碳的,所以钢尺的含碳量控制很难。毕竟,靠热锻除碳,质量很难控制。所以,用生铁棒打造发条,成品率很低,一般不到一成。其中,最难的地方,就是把生铁棒热锻成含碳量合适的钢尺。只有质量达标的钢尺,才适合做发条……后面的弯曲和退火工艺,倒是不复杂。所以,如此低的成品率(这还是熟练工匠的成品率),造成发条价格居高不下。
而且,就算你知道发条是怎么打造出来的,没有浸淫此道多年的工匠,也很难打造成功。因为,靠手工热锻控制铁尺的含碳量,难度太高了,需要极为丰富的经验。
可是,在马林弄出了普通的碳素弹簧钢后,制造发条的最大问题——材料问题,就直接被解决掉了。
所以,在工匠们看来极难的第一阶段——锻打铁尺的阶段,直接换成了浇铸铁尺。然后,简单地锻打一会儿(是为了让钢尺的结构更牢固紧凑),就可以用来卷制发条了……
经过工匠们的反复试验,马林发现——在使用了弹簧钢后,发条打造的过程变得简单了,成品率从使用生铁棒热锻的不足一成,达到了八成以上……
如此,发条的制造成本和制造时间,都大大地降低了……
当然,这个过程,花了很久很久,工匠们经过反复验证,才做到的。就在马林忙着主持春耕的时候,发条铸造车间,才来报喜。
马林自然大喜过望,发条成本大大降低,就意味着成本的极大降低。如此,发条打火枪的大规模列装,就有了条件了。
当然,马林也没忘了保密。在重金奖励了那些工匠后,那些工匠和他们的家属,被迁入了一个专门给保密单位居住的小城里。这有些类似后来共和国在中西部大山里和沙漠中建立的军工单位,保密性很好。而且,这个年代的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很低,只要天天吃饱穿暖,那些工匠和他们的家属,也就满足了。
经过计算,应用了弹簧钢和新的发条生产技术后,发条的成本,大约降低了7倍。虽然发条打火枪的成本依然高于火绳枪不少,可是,意义却非常重大。
为何?因为火绳枪的火绳,使得枪支的使用很不方便。为了防止火绳上的火星点燃身边战友的火药,在西班牙方阵中,火绳枪手相互之间的距离,必须达到1米。否则,就会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
每个火枪手之间相互间距一米,的确增强了安全性。可是,也降低了射击密度。毕竟,中间那间隔的1米,都快能多塞一个火枪手进去了。
所以,燧发枪取代火绳枪后,因为都是滑膛枪,射程虽然没变,可火枪手的射击密度,却大大增加了。
甚至,使用燧发枪的火枪手,可以做到“后排站立,中间弯腰,前排蹲下”这种高密度的三排齐射的打法。就算滑膛枪命中率很低,在三排火枪手仅仅挨在一起齐射的情况下,命中率也是很高的了。
发条打火枪和燧发枪一样,不用火绳,也就无所谓保持1米的相互间距了。所以,大规模使用发条打火枪的话,也可以做到燧发枪那种高密度排队射击的。如此一来,火枪手的杀伤力将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