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进京两个月的时间,积极活动,从上到下,迅速拉拢起一大堆人,他们整天聚集在文府,高谈阔论,畅所欲言。
所有的话题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拥立王宁安登基!
历来篡位夺权都充满了刀光剑影,血腥杀戮。熟读经史的一群人,竟然在商量着和平转移皇位,恢复上古禅让制。
莫非是他们脑子抽了?还是书生病犯了?
还真不是!
文相公经过深思熟虑,发现的确有希望兵不血刃,完成朝代更迭。
首先,还就是王宁安的势力和威望,足够庞大。
哪怕赵曙很努力对外作战,开疆拓土,但是在普通人心中,尤其是三十岁以上的中坚力量,更加推崇秦王、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是受益于王宁安的兴学令,从穷苦的农家子弟,一跃成为体面富足的成功人士。
这些人存在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很多人还是手握权力,能影响舆论。
从商人到官吏,从学者到士兵,从城市到乡村,从大宋到海外……王宁安的支持者广泛存在,势力无与伦比。
文彦博要做的只是把这些支持秦王的力量串联起来,并且引导他们支持秦王登基,实现和平篡位。
这条路也不是没人走过,比如大名鼎鼎的王莽!
他先是以外戚的身份,执掌大权,辅佐幼帝登基,称为安汉公,接着给自己加宰衡的位置,列宰相之上,随后又被推为假皇帝,假的干久了就接受禅让,成了真皇帝!
王莽用了八年时间,从安汉公变为新朝皇帝,他篡夺大汉江山,居然没有引起多大的动荡,绝对堪称奇迹,而且当时王莽的名声也极好,简直是活着的圣人。
至于后世那么多骂王莽的话,也是在王莽登基,推行改制失败,身死国灭之后,才出现的。
后世有人调侃,说王莽是穿越者,其实还有那么一丝道理的。
而且越是研究,就越觉得有可能。
比如王莽辅佐皇帝的时候,自己担任太傅,亲信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遇到军国大事,皆是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怎么样,像不像王宁安在政事堂搞得那一套?
还有,王莽登基之后,针对当时朝廷昏庸,官吏贪墨无度,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流离失所,民生凋敝的状况。
王莽果断推行新制,将天下田改名“王田”,而王田不得买卖,其后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朝廷所有……这些措施,就是王莽的改革,看着有点眼熟没?
没错,和王宁安干的事情,几乎一般不二!
两个穿越者,不谋而合啊!
王莽推行王田,王宁安做的是均田,而且也不能随意买卖。几次调整币制,从铜本位,到金本位,再到信用本位。
改革官职,设立殖民部,参谋部,审计司,皇家银行,议政会议……同时也把矿山森林,收归朝廷所有……
稍微梳理一下,就连老文都惊讶了。
读了一辈子书,骂了一辈子王莽,结果到头来才发现,最大的王莽就在身边!
更要命的是这孙子居然把王莽没干成的事情给干成了!
我的老天啊!
老文是没法淡定了,或许是冥冥之中,真的有天命吧!
过去几次被王宁安坑得太狠了,有怨气,有不平,老文从心里讲,是不愿意给王宁安摇旗呐喊的,更不愿给他当臣子。
可面对这么多的“巧合”,老文也按捺不住了。
人能和人斗,但是不能和天斗,老夫还是顺天应人吧!
既然发现了王宁安和王莽是如此相似,那么如何篡位夺权,也就显而易见了。
王莽当过安汉公,接着出任宰衡,执掌朝政大权。
王宁安以军功起家,封爵西凉王,接着担任首相。
再度出山,晋位秦王,继续担任首相。
可以说,前两步已经迈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成为“假皇帝”。
老文思索了一下,还是按照王莽的策略来。
在掌握大权之后,谶纬禅让之说盛行,各种符命祥瑞纷至沓来,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等等。
对于献符命的人,王莽都给予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经过一轮一轮的造势,终于时机成熟,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成为了新朝皇帝。
有榜样在,照方抓药就行了。
只不过王莽篡位,用的是谶纬迷信这一套,显然在大宋是行不通的,毕竟多年的教化下来,大宋百姓的文化程度是历代之冠,一些鬼把戏骗不了人,只能成为笑料。
老文思索之后,决定还是主打有德者居之的旗号。
王宁安做了这么多事情,有那么多功绩,全都是实打实,摆在那里。他的根基可比王莽深多了,宣传起来也容易。
动员报纸,发动学者,写文章,大加赞美,把王宁安捧成活着的圣贤。
光是这样还不够,老文觉得应该充分发动民心,制造众望所归的态势。
而最能发动民心的就是议政会议。
他和儿子文及甫商量之后,立刻动作起来。
先召集一些亲近的议政卿,共同商量措施,大家伙凑在一起,互相交流之后,还真别说,他们拿出了很靠谱儿的办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